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23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23 (第1/1页)

上次崔五娘给他带回的麻油大都贡献给了腐乳,宋菽为了能多过几天有油水的日子,每天都悄悄往小壶里倒麻油。
  “阿兄阿兄,鸡蛋来了来了!”
  六娘的声音由远及近,宋菽手一抖,麻油瓶被收回空间。
  五娘也跟着跑进来,每天吃鸡蛋的腐败日子已经彻底侵蚀了这几个小的,宋菽更是天天换着花样给他们做。煎蛋、炒蛋、蒸蛋统统轮过一遍后,又开始摊鸡蛋饼,从附近村民处买来蔬菜,做蘑菇炒鸡蛋、黄瓜炒鸡蛋、西红柿炒鸡蛋……甚至有一次,宋菽从河边捡来几块卵石,做了鸡蛋碰石头。
  鸡蛋液遇到滚烫的鹅卵石的那一瞬,七郎兴奋地哇哇大叫。
  今天的鸡蛋菜出锅,几个小的一拥而上,七郎还用不来筷子,急得上手抓,吃得满嘴满手都是油。
  宋菽摇了摇装油的小壶,虽然每天都在加,但总不能太明显,终究是要见底的。今天便是望海楼馒头品鉴会与棕绑床拍卖会的日子,过完今天,大概总算能过上敞开吃油的日子了。
  想到那油水满满的生活,宋菽也不由露出一丝傻笑。
  *
  三天前,杨剑接到望海楼的邀请,他原本不想出席,但拍卖会这三个字吸引了他。听望海楼的管事说,这是那馒头的发明人宋四郎想出的买卖方式,很是新奇,此次望海楼广邀县中富户参与,也是有样宝贝要卖。
  呵,宝贝?
  杨剑出身凤清杨家,家族史比嘉王朝的历史还长,族中出过十八位宰相,七位皇后,以及数也数不清的文人才子。什么样的宝贝,是他这杨家本家出身的人都未见过的?杨剑倒想去瞧瞧。
  杨剑住在城郊,他乘马车抵达时,望海楼已经人声鼎沸。楼下的茶水棚里,各家马夫聚在一起赌钱,好不热闹。
  “杨公子驾临,真是蓬荜生辉啊!”傅老爷亲自迎了出来。他今年五十有七,平时已很少管事,今天杨剑亲来,即便是他也有些不够身份,更不能让傅文代劳了。
  “傅老爷客气。”杨剑略略点头,先一步踏进门里。
  “宋四郎可来了?”他随傅老爷走上二楼,有几位本县的富户上来问好,他一边应酬着,一边问道。
  “来了来了,这会儿在后头准备呢。”说起宋菽,傅老爷也是满面笑容。
  之前傅文与他谈下馒头价格后,傅老爷虽点了头,却也觉得略贵了些,若没有柳飞那事他们也不至于如此被动。而当他看到宋菽送来的样品时,那一点小疙瘩也被抚平了。果然贵有贵的好啊,那一整天,傅老爷子逢人就念叨。
  后来他们筹备品鉴会,宋菽也出了不少主意,全都是听都没听过的新奇点子,饶是见多识广的傅老爷也大赞其妙思。
  品鉴会被办成如同后世的鸡尾酒会一般,客人们可在场内随意走动,所有餐点均为自助。二楼大厅被布置成园林模样,有小溪从中间蜿蜒而过,食物都装在金玉制成的容器里,点缀于花草树木之间。
  馒头还未上,现下提供的都还是望海楼的寻常小食。
  杨剑也第一次见到如此新奇的用餐方式,若被京里的老头子们见到,定要大呼有失体统。可在场的多是大涂县的地主、商户,他们可没有读书人这样多讲究,都纷纷赞叹望海楼的设计精巧。
  傅老爷被夸得心花怒放,更加觉得此次与宋菽的生意没有白做。
  “这馒头究竟有何神奇的?我看不过是农户的寻常吃食。”
  “听说里面连馅都没有,我闺女遣人偷偷上街买了一个,被我瞧见,立刻扔了。”
  “虽说是农户的东西,但能让望海楼瞧上,定不是寻常货色。”
  “我听说,望海楼小郎君的大舅子得罪了那农户,望海楼这是赔罪呢。”
  “放屁,傅家什么身份,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给农户赔罪?”
  这些议论声很轻,显然是顾及在场傅家的人,但傅老爷仍听到不少。他见的多了,并不动气,倒是自家小儿子低声嘀咕了几句。
  “馒头来了。”掌柜洪亮的嗓音响起,十多名打扮利落的伙计一人手里托着一个大蒸笼,高举过头顶,鱼贯而入。
  蒸笼上盖着金银制成的餐盘盖,这些都是听了宋菽建议后,望海楼请人赶制出来的。
  其实吃过后世西餐的宋菽觉得有些不伦不类,可傅老爷子坚持保留,他喜欢揭开盖子那一瞬蒸汽升腾的景象。
  十名伙计就位,他们左手稳稳托住大蒸笼停在身侧,右手抓住餐盘盖的把手。“哗”得一声,十道盖子同时打开,白色的蒸汽蓬勃而出,来客们纷纷凑向最近的蒸笼。
  “诸位,这便是我们望海楼的新品——翠玉满堂。”
  傅老爷说,可没人在听,蒸汽散去后,阵阵低呼在人群中迅速蔓延。有些人已经吃过相河村人背出来卖的馒头,但那些馒头的色泽,与今天所见的毫无可比之处。
  只见那白色的馒头白生生的泛着莹润的光,显然是用上好的白面制成,而那绿色的馒头更加神奇,淡淡的绿色表皮也泛着光泽,好似上好的翡翠。
  “这绿色是如何做出来的?”有人问。
  傅老爷笑而不语。他当然是知道的,当他第一次见到这绿色馒头时,也是如此惊奇,而宋菽说出的方法却简单至极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