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43章 吴法天的疑惑 (第1/2页)
种彦谋前世看yy小说里边,给古人讲课是非常简单的,稍微一点拨,人家就全懂了。 这个情况放在理工科,给凌振和汤隆讲数理化,确实是这样的,他们理解得很快。 但是给康王讲政治,康王理解起来就有点费劲。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三观大抵是由儒家思想构筑起来的,虽然还没有到明清两朝那样束缚得人难以呼吸,但是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,已经初显威力了。 康王很难理解种彦谋给他讲的理论:“唐初不是因为唐太祖和唐太宗休养生息,让国力恢复过来的吗?” 种彦谋笑道:“首先,我们不否认唐太祖和唐太宗都是英明的君主,但是他们其实并没有跳出他们所处的时代,并没有抓住社会发展的关键点。实际上,唐初的时代,他们只要什么都不做,维持稳定的国家和政策,百姓自然而然会生长繁衍,会开垦更多的土地,会收获更多的粮食,社会自然富饶而又稳定。” 康王连连摇头:“如果这样的话,岂不是什么都不做,天下自然太平?” 种彦谋摇头道:“如果朝廷什么都不做,任由百姓自由发展,那么百姓之中的富户会将别人的田地买来,占有更多的土地,土地兼并之后,大量百姓失去土地,要么只能成为富户的奴仆,要么只能流离失所。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,握有生产资料的人,可以剥削没有生产资料的人。” 康王想了想:“我看不出来这里面有什么问题,不过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,这又怎么了?” 种彦谋接着解释道:“如果是正常的年景倒还好,但凡有些天灾人祸,这些没有生产资料的人,就会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。他们没有生产资料,他们没有积蓄,他们吃了这顿没有下顿……如果人数少的话还好,如果人数多起来的话,会发生什么事情呢?” 康王脸色隐隐发白,口中小声说道:“造反……” 种彦谋耸耸肩:“而且朝廷什么都没做,没有准备常平仓,没有粮食救济他们,最终结果,他们为了活命,只能造反。” 康王点头道:“师父的意思是,作为朝廷,应该居安思危,建立更多的保险机制,让百姓在灾年也能苟活过去,免得他们因为没有粮食,最终铤而走险。” 种彦谋看了眼康王,有些犹豫,是不是直接将答案公布出来。 他思之再三,才想起来,要康王跳出这个年代去给出别的答案,实在太过于强人所难了。 种彦谋说道:“居安思危,只是治标不治本。土地兼并,导致无产流民大大增加,有几个办法。一个是朝廷组织人手,将流民引导到别的地方开荒,比如说荆湖南路,荆湖北路一带,气候温和,水路畅通,非常适合耕种。大量引导流民去耕地,他们重新获得了生产资源,社会矛盾就消弭于无形。” 康王长长地吐了口气,又愁眉苦脸起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