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第一狠人_第140章 锦囊妙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0章 锦囊妙计 (第1/2页)

世界地图这种东西,要说记得多仔细,种彦谋不敢打包票。
  毕竟他的专业是农学,不是地理,也不是历史。
  不同的历史时期,连黄河的入海口都在变,更不要说海岸线了。
  这些变迁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,甚至影响到农民种植作物的习惯。
  但是具体是怎么变迁的,种彦谋就不知道了。
  来到宋朝接近一年,他大略也听说了一些事情,和后世不同的是,现在山东那边,水路非常发达,所以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说法。
  到了后世,黄河改道,气候变迁,山东早旱了起来。
  这样一来,地图自然有非常大的不同。
  所以种彦谋也不敢画太细,大约具备一个大致的形状就足够。
  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地图需要大量的文字描述,因为光靠图像的话,古代不像现代一样,能够实时数据库更新一下,全球的地图就都刷新了。
  古代拿到地图,筹备出海,周期非常长,很可能到了海上,之前的地标全部在大海的侵蚀之下,或者是台风或者是海啸给彻底推平了。
  如果有文字描述,这就会精准许多,至少从天象定位上,是可以做到非常精确的。
  不过种彦谋这张地图并无文字描述,一切都是靠大致的图像说事儿。
  虞然正问了一声之后,也没多想,便自己脑补道:“这是从哪本古籍上得来的海图?真是好生细致。”
  种彦谋张口结舌了一会儿,才应了下来:“从一本不知名的古籍中拓印而来,等我将这些东西描完之后,就风化成灰了。”
  虞然正惋惜地叹了口气:“古人真是神奇,这样一去万里之遥。海中无水可饮,无米可炊,兼有狂风骤雨,鲲鹏出没,处处都是险地……今人却日日纠结于这种蝇头微利,也不知道每天到底在闹腾些什么!”
  种彦谋看虞然正说得动情,便小声劝道:“虞大人,小侄是这么想的。从此东去,找到那片大陆的话,无论如何,过完年之后也得立即出发,要在五月前到达新大陆,在新大陆找寻种子、庄稼和作物花两到三个月时间,正好躲过台风季节,然后九月份返航,腊月回来。
  实际上要花差不多一年时间,时不我待啊……”
  虞然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突然问道:“衙内,你在急什么?”
  种彦谋欲言又止。
  他没法说。
  鲁智深、林冲是他知根知底的人物,值得信赖,话说给他们听,他们只会放肚子里,不会往外乱说。
  关于靖康之耻的事情,就连种师道,他都不敢透露。
  为什么?
  因为种师道的做人三观里,忠君报国恐怕优先级是第一位的,如果告诉了种师道,说不定种师道反手就向朝廷启奏,说明情况。
  种师道这么做,忠君是忠了,报国也报了,可惜并不会有什么效果。
  别看皇帝对种彦谋好,真到了那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,皇帝是一点都不会退让,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之前对种彦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