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清和_341 (第2/2页)
眼,郎中大人都是躲在犄角旮旯研究,闹得大食商人和水手都以为自己出海时间太长,疲惫之下产生了幻觉。不然的话,为何总会有一种芒刺在背,被人偷窥的感觉? ??工部郎中观察数日,画了不下二十张图纸,仍旧不满意。 ??“若是能登船,或者拆一艘……” ??特地来要回千里眼的郑和,听到郎中的喃喃自语,瞬间囧然。 ??这位可真敢想。 ??登船尚且可行,拆一艘?不怕大食人和他拼命吗? ??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,工部郎中的话也提醒了郑和,思及孟清和信中的内容,下定决心,回京之后,想办法拖住这些大食人,甭管是大食的海船还是在大食人在海上辨别方向的能力,对大明的船队都是大有裨益。 ??大明的造船技术极高,也有辨别方向的工具,但航海经验却比不上大食人。 ??技术总是不嫌多的。 ??固步自封是傻子才会干的事,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为人做事的根本。 ??最显著的例子,大宁杂造局。 ??从火雷,战车,到可观百里之外的千里眼,每样拿出来,都足以让世人惊叹。尤其郑和手中的千里眼,天子第一次见到,也是震惊不已。 ??“兴宁伯果非常人。” ??此等神奇之物,于战时,可观敌情,到了海上,更是用途极大。 ??大宁只进献了三支千里眼,一支在郑和手里,另外两支都被妥善收藏,魏国公开口要,皇帝都没给。 ??若不是天子发话,兴宁伯和大宁杂造局怕是没有安生日子过了。 ??魏国公,成国公,信安伯,武阳侯,加上各边镇守,知道千里眼的用途,就是抢,也要抢来一个、“兴宁伯为何不多造几支?只这些,如何不让人心急?” ??孟清和也很无奈。 ??他压根没想玩什么饥饿销售,全因条件所限,制造单筒望远镜的材料和人工都需要相当大的成本。水晶镜片都是工匠手工打磨,没有机器,也没有成熟的技术,一切只能靠工匠自己摸索,能赶在郑和出海前做出成品,已经让孟清和十足惊叹。 ??毕竟,他不是工科出身,望远镜的用处他知道,至于凹透镜凸透镜,测距对焦,小孔成像等问题,在脑子里剩下的不过几个模糊的概念,绞尽脑汁也只能对工匠说出个大概、凭借一张简陋到极点的图纸,几句模棱两可的描述,就能把单筒望远镜做出来,明朝工匠的研发精神和高超的技术,就两个字可以形容,犀利! ??孟清和制造望远镜的目的是为航海,永乐帝更多联想到的是军事用途。 ??为技术保密,沈瑄被暂调大宁,朱高燧从开原平调宣府,朱高煦从田里走出,率领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卒巡视宣府兴和等地。武城侯王聪与同安侯火真,更是领兵轮换在边塞遛弯,警惕鞑子的游骑和探子。 ??明朝在大宁等地的连番调动,很快引起了邻居的注意,闹得鞑靼大小部落首领万分紧张。 ??明朝想干什么? ??搞冬季军事演习还是想到草原上跑马烧帐篷? ??虽说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,双方表明上友好了,可明难保大明天子心血来潮,突然想到草原上溜达一圈,欣赏一下塞外风光。明朝天子外出溜达,“护卫”数量绝对不会少。万一哪天气不顺,想烧几顶帐篷,麻烦可就大了。 ??想到多种可能,鬼力赤立刻调兵,下令鞑靼各部提高警惕。 ??随着鞑靼骑兵聚集,瓦剌的马哈木也紧张起来。刚消停两天,鬼力赤又想干嘛?以防万一,马哈木也开始调兵。 ??鞑靼瓦剌都开始调兵遣将,集结部落勇士,草原的局势顷刻间产生了变化。 ??兀良哈大小头目聚在一起商量,机会来了,要不要掺一脚,下脚之前是不是该向皇帝陛下做一下汇报。